月度归档:2014年08月

四圣谛

有幸了解了一点点佛教的历史,本人把所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总结如下:

佛陀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佛教分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目前主要传承为南传佛教,传播区域主要是在泰国、缅甸、锡兰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大乘佛教,目前主要传承为北传佛教,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后,也称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公元七世纪直接由印度传入,同属于大乘佛教。

佛教在古印度衰落后,但佛教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它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扎根,当佛教的世界中心转移到中国后,它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另外两个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佛陀最初说法时,只宣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而”四圣谛”奠定了后续佛学的基本框架和骨干,是每一个初学者必学的初级法门。

 

四圣谛:

……1.苦谛:说明世间的各种苦果,包括”三苦”和”八苦”,三苦即”苦、坏、行”,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色、受、想、行、识)”

……2.集谛:说明各种苦产生的根源是烦恼,而烦恼再根据其来源又可分为”贪、嗔、痴、慢、疑、见”六种根本烦恼。

……3.灭谛:说明是一定有办法可以从各种烦恼苦果中解脱出来且最后将会证得究竟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

……4.道谛:说明如何解脱烦恼苦果及证得无余涅槃的具体修行办法,即是指有37种修行方法可以获得智慧且进入涅槃境界,简称”三十七助道法”。

八正道:

…..八正道即中道,是”三十七助道法”的其中八种修行方法,也是释迦尊者最初宣讲的修行法门,即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十二因缘:

…..是指众生的”生老病死”,物质的”成住坏空”,思想或意识的”生住异灭”的全过程,可以划分出十二个环节,且每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因,也是前一个环节的果,而这十二种因缘周而复始无有间断,从而形成轮回的特征,俗称”轮回“。

….1.缘于”无明”:无明产生行,无明即是”原本是假的,在不知道不觉中把它当作是真来处理,而这不知道不觉的瞬间就叫无明”,举例说明:在睡梦中,突然把某样东西当作是真的,那认为是真的那一刻就叫无明。

….2.缘于”行”:身口意造作的种种善业或恶业,产生识。

….3.缘于”识”:是指众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思维现象,而这思维由其产生的根源也可分为”六识”。

….4. 缘于”名色”:是指外在的客户环境,物质现象,可分为”六尘”。

….5. 缘于”六入”:是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6. 缘于”触”:与外境接触从而产生受。

….7. 缘于”受”:即”苦乐痛爽”等感受,从而再产生爱。

….8. 缘于”爱”:即爱欲或喜欢某些不喜欢某些,从而产生取。

….9. 缘于”取”:即是指追求造作,从而会再生有。

…10.缘于”有”:即是产生新的结果或存在新的东西。

…11. 缘于”生”:即是演变或变异,是指众生在成长或变化。

…12.缘于”老死”:即是指慢慢变老,最终消失。